發(fā)表時間:2021-05-26?????責任編輯:極光創(chuàng)新
中科院重慶研究所和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近日成功研制出國內(nèi)首臺空間3D打印機,并于近日在法國波爾多完成了拋物線失重飛行試驗。最大可打印組件尺寸超過3月26日NASA交付給國際空間站的升級版3D打印機。
記者在中科院重慶研究所看到,一臺保險箱尺寸的3D打印機打印了不同類型的零件,包括扳手、螺母、連桿等。無論怎么傾斜,這個空間3D打印機都能正常工作。
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所智能制造技術(shù)研究所副所長段介紹說,經(jīng)過兩年的努力,研究所和航天應用中心研制出了中國第一臺空間3D打印機,最高可打印200*130毫米,是NASA第一臺在軌空間打印機打印尺寸的兩倍多,超過了NASA今年3月26日運往國際空間站的升級版3D打印機的打印尺寸。
在軌3D打印制造是滿足空間站維修保障需求的有效手段,也是完成未來深空探測任務的必要保障。
在沒有空間在軌3D打印制造技術(shù)之前,空間站需要準備和儲存?zhèn)浼M行維護和更換。如果沒有備件,只能用貨運飛船送到空間站,時間長,費用高。
空間3D打印制造技術(shù)的打印速度為10-30 mm/s,可以在一至兩天內(nèi)打印出需要更換的零件,適用于大部分零件。在空間站運行、深空探測等任務中發(fā)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??梢苑奖?、在失重環(huán)境下快速幫助宇航員制作必要的實驗和維修工具及部件。大大提高空間站實驗的靈活性和維護的及時性,減少備件數(shù)量、和運行成本,減少空間站對地面補給的依賴。
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技術(shù)中心獲悉,中國研究人員利用拋物面飛行器成功進行了微重力環(huán)境下的首個3D打印實驗。這為未來將3D打印機送入太空、,為空間站提供后勤補給提供了重要的數(shù)據(jù)和經(jīng)驗。